千亿体育官方网站-官方登陆

欢迎访问:山东一诺生物质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中文 / English

资讯中心

公司资讯

资讯详情


电催化糠醛加氢反应中钯纳米晶的晶面效应

作者:一诺生物来源:浏览次数:1320日期:2022-12-14

暨南大学高庆生教授课题组以三种Pd纳米晶体为模型催化剂,即立方体(cubes)、菱形十二面体(RDs)和八面体(Octs),系统研究了在糠醛(FAL)电催化加氢反应中的晶面效应。为了确保电催化加氢活性与晶面真实结构之间可靠的关联性,首先使用电化学CO置换法去除了Pd纳米晶上残余的表面活性剂(卤素离子等)。以生成产物糠醇的比活性为评价依据,Pd纳米晶在FAL电加氢中的活性遵循Octs > cubes > RDs的顺序,即晶面活性顺序为{111} > {100} > {110}。实验和理论动力学分析表明,在Pd表面电加氢反应符合基于竞争吸附模型的Langmuir-Hinshelwood加氢机制,加氢反应速率和*FAL与*H结合能之间的差值(BEFAL‒BEH)正相关。与Pd(100)和Pd(110)相比,Pd(111)得益于相对较强的吸附*H能力和较弱的吸附*FAL能力,表现了更高的晶面活性和糠醇得率,因为这两种吸附物在Pd(111)共存,有利于加氢反应的表面反应步骤,提高了加氢活性。从热力学角度分析,*H在Pd(111)上更容易进攻FAL中的羰基,反应生成糠醇分子,而不是形成H2脱附,这同样有利于提高电催化加氢效率。可见,*H和*FAL的表面吸附态是电催化加氢反应的关键因素,它们之间的竞争关系决定了加氢或析氢反应途径。

糠醛(FAL)是一种可以通过糖脱水获得的生物质平台分子,其加氢到糠醇可以作为研究电催化加氢的模型反应。然而,如何深入理解电极多相界面上的催化机理仍存在诸多挑战。为了更好地理解电催化加氢和催化剂表面结构之间的构效关系,本文以三种钯基纳米晶为模型催化剂,系统研究了FAL电催化加氢反应中的晶面效应。

通过HPLC和GC分析可以确定,主要产物为糠醇(FOL)和H2,ECH和HER之间存在明显的竞争关系。在三种Pd NCs中,Pd Octs对糠醛加氢的法拉第效率最高,在-0.55 V下能高达95.3%。为了评估ECH的电催化活性,我们基于CO溶出实验得到Pd纳米晶ECSA值,进一步将糠醇的产生速率归一化,得到活性表面积比活性的顺序:Octs > cubes > RDs,即晶面顺序为{111} > {100} > {110}。值得注意的是,纳米晶的形貌和晶面分布在电催化反应之后仍然得以保留,说明在整个反应过程中晶面效应的有效性。

通过将工作电极的几何面积归一化糠醇电流密度(jFOL, geo),可发现该值与[FAL]initial呈对数相关关系。

在[FAL]initial=2.5~75 mM的范围内,观察到lnjFOL,geo和ln[FAL]initial是一个火山型曲线。这表明了不同的反应级数和动力学模型依赖于糠醛浓度。这种反应模型与前人基于竞争吸附总结的Langmuir-Hinshelwood机理相符合。基于该模型可以推导出,在实际反应条件下,加氢反应速率和*FAL与*H结合能之间的差值(BEFAL‒BEH)正相关,与实验结果十分吻合。

本文以钯基纳米晶为模型,系统研究了其在糠醛电催化加氢反应中的晶面效应。以生成产物糠醇的比活性为评价依据,Pd纳米晶在电加氢中的活性遵循Octs > cubes > RDs的顺序,即晶面顺序为{111} > {100} > {110}。与Pd(100)和Pd(110)相比,Pd(111)得益于相对较强的*H和较弱的*FAL,表现了更高的晶面活性和糠醇得率。综上,该工作对电催化加氢反应的催化剂晶面效应提出了清晰认识,相关结论加深了对电催化合成基础理论的理解。

来源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催化糠醛加氢反应中钯纳米晶的晶面效应的相关介绍糠醛厂家小编就为您分享到此,若想更进一步的了解,可自行搜集与此电催化糠醛内容相关文章进行学习。

所属类别:公司新闻